- 供應名稱:長沙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聯系人:劉永樂
- 聯系方式:13017389721
- 供應企業:
- 供應描述:
長沙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有近60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創建的長沙電力學院、長沙交通學院、湖南輕工業高等??茖W校的化學系、食品工程系及輕化工程系等。2003年三校合并之后組建了長沙理工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及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2008年學校院系調整,將原來的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及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合并為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學院具有鮮明的電力、輕工、化工行業優勢,形成了多學科融合、產學研結合的特色。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包含化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生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6個一級學科,其中1個理學學科、5個工學學科。擁有化學、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應用化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食品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3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化學學科為長沙理工大學“十二五”重點學科。設有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環境工程、輕化工程6個本科專業,其中應用化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生物工程、環境工程為長沙理工大學重點建設專業。
學院目前下設有化學系、應化與化工系、食品與生物工程系、環境與輕化工程系等4個系和1個實驗中心,設立了應用化學研究所、材料保護研究所、凈水材料研究所、能源與環境設計研究所、食品與發酵工程研究所、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資源生物開發與生態研究所共7個研究所。學院管理運行“電力與交通材料保護”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水生資源”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種紙及紙板”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稻谷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分實驗室;擁有 “名貴藥用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 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基地、“湘蓮深加工”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基地、“糧油及副產物深加工”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糧油深加工與品質控制”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湖南省校企合作化工類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4個湖南省優秀實習基地、湖南省基礎化學示范實驗室與5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等。學院主辦了CSCD與中文核心收錄期刊----《食品與機械》,華中電力集團動力化學研究中心也掛靠我院。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34人,其中專任教師123人,包括教授31人、副教授60人。教師中含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 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級評酒委員2人、全國電力行業標準化委員會技術專家3人,湖南省“芙蓉學者”特聘教授與湖南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各1人。目前學院有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近5年來,學院教師主持承擔了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與面上項目共40余項,以及一大批面向電廠化學、食品加工與安全檢測、化學制藥、生物工程等行業的校企合作項目,進??蒲薪涃M總額達5,000余萬元。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余項;在SCI和EI收錄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21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ú浚┘壸匀豢茖W獎和科技進步獎共12項。
學院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瘜W、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工程、環境科學等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的總使用面積達14,000多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價值逾3,000萬元。全院擁有總價值超過8,000萬元的各類科學儀器和教學設備,為學生的系統實驗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以及師生員工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建成具有理工融合特色和行業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教學研究型學院是學院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學院秉承優良的學術傳統,精誠團結,腳踏實地,銳意改革,努力為全院師生營造寬松的工作環境和愉快的學習氛圍。學院的人才培養在國內外享有盛譽,50余年來,為國家和地方及電力、輕工、化工等行業培養了上萬名科學研究與專業技術人才,許多優秀學子已經成為知名學者和各行業的精英骨干,為化學化工、電力、輕工與食品等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負責人:楊偉軍,電話:0731-85258910,郵箱:yangwj@csust.edu.cn
聯系人:劉永樂,電話:13017389721,郵箱:lyle19@163.com
地址:長沙市萬家麗南路2段960號
可轉化科研成果
1、精白保胚發芽米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0910043463.5)
發芽米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和追求的“綠色米食”,本成果將糙米精白制成精白保胚米,再發芽生產出精白發芽米,不僅含有豐富營養素和功能成分,還將解決發芽糙米口味差的問題,且具有比精白米更優的蒸煮特性和食用品質,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本成果發芽時間縮短至20h以內,有效解決了精白保胚米發芽過程中的酸敗、發酵或腐敗變質等問題;生產出來的產品外觀美白、米粒完整,無明顯爆腰,發芽率高于95%,同時營養豐富,γ-氨基丁酸含量>175mg/kg。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2、富含異麥芽低聚糖的低度黃酒的釀造方法(專利號:ZL201410183578.5)
本成果產品為黃酒小曲,該黃酒小曲在釀造過程中產生異麥芽低聚糖。采用優質菌株純種發酵制曲,制曲過程容易控制,成曲質量穩定;小曲中酶系豐富、同時含有活菌及新型的酸性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糖化及發酵力強。成品小曲中α-淀粉酶活性大于250U/g,α-葡萄糖苷酶活性大于130 U/g;小曲在4 ℃保藏6個月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α-葡萄糖苷酶能保證黃酒釀造過程中產生大量功能因子——異麥芽低聚糖,具有廣闊的應用和市場前景。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3、富含異麥芽低聚糖的低度黃酒的釀造方法(專利號:ZL201410183578.5) 黃酒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我國的民族特產,但其在我國飲料酒總量中僅占4%,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異麥芽低聚糖是一種新興的功能性低聚糖,但其在現有黃酒中含量很低。本成果發明了一種富含異麥芽低聚糖的低度黃酒的釀造方法,利用高產酸性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純菌種分段控溫發酵,糖化、發酵和轉苷同步進行,無需外加酶制劑,生產出香氣幽雅自然,滋味醇厚爽口和富含異麥芽低聚糖的功能性黃酒,產品質量穩定,適合常年生產。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4、在釀造過程中產生異麥芽低聚糖的黃酒小曲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1210004239.7)
本成果產品為黃酒小曲,該黃酒小曲在釀造過程中產生異麥芽低聚糖。采用優質菌株純種發酵制曲,制曲過程容易控制,成曲質量穩定;小曲中酶系豐富、同時含有活菌及新型的酸性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糖化及發酵力強。成品小曲中α-淀粉酶活性大于250U/g,α-葡萄糖苷酶活性大于130 U/g;小曲在4 ℃保藏6個月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α-葡萄糖苷酶能保證黃酒釀造過程中產生大量功能因子——異麥芽低聚糖,具有廣闊的應用和市場前景。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5、冷鮮分割魚片的綠色生產方法(專利號:ZL2010 1 0566311.6)
本發明以新鮮淡水魚為原料,冷水暫養后運動放血,經前處理(去鱗、內臟等)、切片、整形及冷水沖洗得到形狀完好的魚片,整個生產過程在低溫下進行,降低了組織內源酶的活性,有利于保持魚片的品質;用電解臭氧水浸泡消毒,有效降低了原料的初始菌數,而且不使用二氧化氯、過氧化氫等,符合綠色環保生產的要求。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6、冷鮮魚頭的保鮮方法(專利號:ZL201110173431.4)
魚頭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本成果采用冷殺菌、仿生魚鰓、復合涂膜保鮮劑涂膜等技術將魚頭加工成冷鮮產品,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新鮮魚頭的營養和原有風味;在1~4℃的條件下產品保質期達30天以上;保質期內魚頭眼睛不渾濁、眼圈不明顯凹陷。此外,冷鮮魚頭省去了消費者烹前處理程序,符合當今“快節奏”的生活趨勢和消費者的要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7、非油炸即食淡水魚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12 1 0080042.1)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非油炸即食淡水魚的制備方法。以新鮮淡水魚為原料,經前處理(去鱗、內臟等)、切片、整形及冰水浸泡、鹽醋水浸泡得到形狀完好魚腥味小的魚片;腌制過程采用低溫抑制了魚組織酶了的活性,熏制過程在高溫中進行使魚組織酶鈍化失活,該工藝在增加風味的同時,有效地減少了加工過程中腥味物質的產生;采用烤制和噴油工藝取代傳統油炸方法,產品色澤美、口感好,減少了植物油的用量和油炸產生的有害物質,符合綠色生產的要求;包裝好的產品,采用微波殺菌,較好地保留了產品的風味,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8、低值淡水魚蛋白質的提取方法(專利號:ZL201210070591.0)
本成果以整條低值淡水魚為原料提取分離到低值淡水魚蛋白質,整個提取工藝無需原料預處理,提取程序簡化,條件溫和,成本低廉,有利于工業化推廣;提取過程采用不同抽提液分兩次抽提,并借助高速均質、超聲波細胞破碎等輔助手段,能最大可能的提取出不同性質的魚肌肉蛋白質,提取率高,產物可直接用于后續魚蛋白質系列產品的加工。該提取工藝的主要指標有:低值淡水魚肌肉蛋白質提取率(凱氏定氮法)≥95%,純度≥90%。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9、脫腥鰱魚蛋白粉的生產方法(專利號:ZL201310294856.X)
蛋白質缺乏仍然是全世界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數據,每年全世界食用蛋白質短缺約1800—2500 萬噸。本成果提供了一種脫腥鰱魚蛋白粉的生產方法,以低值淡水魚鰱魚為原料,通過制備魚糜漿、酵母菌發酵液脫脂脫腥、酸法抽提、濃縮和干燥制得鰱魚蛋白粉;整個生產過程中內源酶水解和酵母發酵液脫腥,酸法抽提和醋酸脫腥同時進行,無需外加生物酶,工藝操作簡單、成本低廉;蛋白粉產品綠色安全,水溶解性好。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0、發酵魚醬的生產方法(專利號ZL2012 1 0273098.9)
本發明以小雜魚、鰱魚、草魚、鳙魚等較低價值魚類為原料,經前處理(去鱗、頭、尾、內臟、脊椎骨)、鹽醋水浸泡、低溫臭氧水浸泡、磨漿得到了質構均勻、魚腥味小的魚醬,入壇發酵后產生特殊具有明顯嗜好性的風味,發酵后采用風味蛋白酶部分水解,從而釋放出風味物質,增強和改善了魚醬的風味。添加調味料,使魚醬具有較好的風味同時降低產品含鹽量至10%以下,調味后均質保證魚醬的口感均勻、一致。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1、發酵魚骨肉醬的生產方法(專利號:ZL 201210273098.9.)
目前我國水產品加工業的加工品比例較低,加工產生的副產品利用程度低,高附加值產品少,技術含量低。特別是鱘龍魚、叉尾鮰這些高值淡水魚的加工副產品,我國主要用來生產飼料魚粉,對其中很有價值的成份則未能充分利用,造成優質資源的巨大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利用鱘龍魚、叉尾鮰等高值魚的加工副產物—魚骨架、魚頭等部分進行發酵生產發酵魚骨肉醬具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點,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本成果以高值淡水魚-鱘龍魚和叉尾鮰等的魚骨架和魚頭等部分為原料,經前處理、減菌處理、鹽醋水浸泡、磨漿、入壇發酵、發酵后固液分離,固體部分進一步利用高溫醋蒸保證魚醬的口感均勻、一致,通過添加調味料調味并同時降低產品含鹽量至10%以下,殺菌后產品質量穩定,適合常年生產。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2、酥脆即食蓮子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 201210426613.2.)
蓮子營養豐富,每公斤蓮子中含有蛋白質81.3克,脂肪9.8克,糖304毫克,鈣436毫克,磷1.397毫克,鐵31.4毫克,還含有其他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荷葉堿、金絲草甙等有益于人體的物質。但干燥蓮子結構致密,硬度大,通常需要煮制后才能食用,且口感不好。本成果針對蓮子結構致密、硬度大、難膨化的特點,采用浸泡、冷凍、煮制、加酶水解、烘干結合的工藝,制備的酥脆即食蓮子內部結構呈均勻蜂窩狀、外形飽滿、顆粒完整、香酥可口的產品。經處理之后的蓮子營養成分無損失,且操作簡便,對儀器設備要求低。產品質量穩定,適合常年生產。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3、蓮子磨皮粉的處理方法(專利號:ZL201310283846.6)
蓮子磨皮粉是蓮子機械脫皮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大約占蓮子原料的20%。本成果提供了一種蓮子磨皮粉的處理方法,該方法采用酶解,將磨皮粉中的淀粉液化產生糊精等低聚糖、蛋白質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通過硅藻土過濾和離心分離,可以將沙子完全去除,水解液保留了磨皮粉的營養和保健成分,經濃縮或者濃縮干燥后,可以用于糕點及餅干等食品配料領域。該成果技術已經成熟,所得產品品質高,在去除沙子的同時最大程度的利用蓮子磨皮粉的營養價值。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4、通過酶解加工生產低糖低脂蓮蓉的方法(專利號:ZL201310283876.7)
本成果涉及一種通過酶解加工生產低糖低脂蓮蓉的方法。該工藝采用果膠酶脫皮代替傳統減法脫皮,煮熟透的蓮子磨漿后,其中的一半用中溫淀粉進行液化,使蓮子中的淀粉液化產生糊精、三糖、二糖等低聚糖。液化好的蓮子漿加入另外1/2 磨爛的蓮子、糖、植物油等配料,通過膠體磨的磨漿和炒餡得到低糖低脂蓮蓉。本發明技術成熟,生產的低糖低脂蓮蓉和傳統生產的蓮蓉相比,白糖和油脂的添加量降低50% 左右,且色澤好,營養豐富,口味好。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5、蓮子磨皮粉生產蓮蓉配料(專利號ZL2013 1 0283877.1)
本發明涉及一種蓮子磨皮粉生產蓮蓉配料的生產方法,該發明工藝采用中溫淀粉液化酶和蛋白質酶,在50-80 ℃的溫和條件進行酶解,使磨皮粉中的淀粉液化產生糊精、三糖、二糖等低聚糖,同時蛋白質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水解液通過硅藻土過濾和離心分離,可以將沙子等雜質完全去除。水解液中保留了磨皮粉的營養和保健成分,經濃縮干燥后,用于蓮蓉生產的配料。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6、蛋白質谷氨酰胺酶對大米蛋白和米谷蛋白改性的方法(ZL 201010162913.5.)
大米中的蛋白質含量為8%—13%,大米蛋白是谷物蛋白中營養價值較高的一種,具有無色、味道溫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低過敏性及低膽固醇等特點。但是大米蛋白的低溶解度限制了其工業化應用。本成果發明了一種蛋白質谷氨酰胺酶對碎米中提取的大米蛋白和米谷蛋白改性的方法,獲得的改性大米蛋白或米谷蛋白溶解度得到提高,并且其乳化性、起泡性和凝膠性等功能性質均有所改善。本成果以碎米為原料,顯著提高了糧食加工的附加值;產品質量穩定,適合常年生產。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7、從瓜蔞子提油副產物中提取蛋白質的方法(專利號:ZL201410038891.X.)
瓜蔞子富含油脂、甾醇、三萜、苷類等物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67%,包括瓜樓酸、油酸、亞油酸、亞麻油酸等,目前瓜蔞子油提取主要采取超臨界CO2萃取的方法,瓜蔞子提油副產物中含有30%左右的蛋白質,目前大部分時候是將其副產物作為廢棄物,對其中很有價值的成份未能充分提取利用,造成巨大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本成果提出選用瓜蔞子提油副產物,針對現有瓜蔞子蛋白提取技術中提取率低、提取堿液濃度高等缺陷,采用NaCl溶液和NaOH溶液按優化條件分兩次提取蛋白質,提取率可高達80%以上。該提取工藝操作簡單,條件溫和,提取試劑常規易得,成本低廉,適于大規模工業化提取。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8、植物性純天然脫腥劑
對各種有腥膻味(魚、羊肉)或異味的動植物食品有奇效??蓮V泛用于火鍋、食品加工的風味改良。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19、干燥淡水魚的方法(發明專利號:ZL 2011 1 0048860.9 )
淡水魚脫腥的方法 發明專利號:ZL 2011 1 0048926.4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20、休閑食品風味的改良
顯著改善休閑食品的色香味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21、動植物功能因子提取新技術
利用新技術低溫條件下提取功能因子,提取效率明顯高于常規提取方法,(如:總黃酮抽提率高達95%以上)。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22、食品脫苦新技術
顯著減輕或消除食品及原料中的苦味,改善食品風味。
轉化方式:合作、技術轉讓均可
23、鮮濕米粉的風味改善
針對鮮濕米粉在夏季高溫及新廠成立之初出現異味的問題,采用控制發酵的方式改善米粉風味。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24、白高粱發芽的方法 專利號(ZL 201410010128.6)
提供了一種臭氧減菌化處理提高白高粱發芽率以改善其營養價值和食用品質的方法。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25、低鹽風味臘魚及其制作方法 專利號(ZL 2013100116910)
提供了本發明屬于水產品加工技術領域,主要解決傳統風味臘魚含鹽量過高的問題。該風味臘魚成品中鹽含量低于3.0%,品質與高鹽腌臘鳡魚基本沒有差異,但卻可以避免高鹽臘魚對人體的健康產生的不良作用。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26、油茶籽濕法制油及副產物高效利用新技術
本成果來源于湖南省重點科研計劃等多個項目,由5個發明專利支撐,并通過了湖南省科技成果評價。本技術的特點是:(1)對油茶濕果和油茶干籽都適用,都是用水提油,綠色環保節能;(2)所得茶籽油有效保留了油茶籽中的天然微量生理活性成分,其保健功效明顯優于傳統壓榨油;(3)去油后的副產物含有高活性的茶皂素、茶籽蛋白和茶籽多糖等成分,經簡單處理就可以制備出純天然活性的洗發液、護發素和天然茶籽粉等產品,簡化了含皂素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益。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27、高品質茶籽油和茶皂素的同程萃取新技術
茶籽油和茶皂素是油茶籽加工業的兩大主要產品,一般需要采取不同的工藝路線和不同的設備才能提取。本成果發明了一種可在同一生產線上先后提取高品質茶籽油和茶皂素的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油茶籽加工業必須用不同設備不同工藝路線才能制取茶籽油和茶皂素的現實難題,大大節約了設備投資。
轉化方式:許可使用
28、濃香菜籽油高效節本精煉新技術
本成果采用特制的一種膠雜吸附劑專利技術(ZL201310113675.2),創新了一種簡易快速的濃香菜籽油脫膠精煉工藝,提高了油脂精煉效率、縮短了脫膠時間、降低了油脂損耗量和廢水產量、節約了精煉成本,并完整地保留濃香菜籽油特有的炒籽香味,菜籽油風味純正濃郁,確保了濃香菜籽油品質。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29、含有油茶籽油的潤唇膏 發明專利( ZL 201310113709.8)
利用油茶籽油優異的護膚成分、護膚性能以及氧化穩定性等,制備一種含有油茶籽油的潤唇膏,克服了現有產品中普遍使用礦物蠟質和合成油脂所帶來的對唇部肌膚的刺激性強、透氣性差和滋潤度不夠等缺點,同時該唇膏基料都是安全可靠的天然產物,還可以有效預防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以及蚊蟲的叮咬,可使皮膚柔嫩而富有彈性。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0、食用油脂增香技術 發明專利( ZL 201310561279.6)
可使無香味食用油脂回歸濃郁香味,但不是添加化學香精香料,解決食用油脂的天然風味問題,促進產品銷售。本發明專利技術成熟可行,利用食用油脂生產企業的現有設備進行簡單改造即可實現轉化,具有年產值達100億元以上的市場應用前景。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1、天然桂花香茶籽油制備技術 發明專利( ZL 201310731724.9)
將桂花花香引入茶籽油中,兩者相得益彰,開發一種能被消費者廣泛接受、并有優良保健功能的天然桂花香茶籽油,克服現有的茶籽油產品風味單一的技術難題,產品風味柔和、提神醒腦、振奮精神、嫩化皮膚、延緩衰老等保健功效明顯。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2、茶油風味抗凍抗氧化熟食專用油生產技術 發明專利( ZL 201310144705.6)
提供一種能夠同時滿足抗凍、抗氧化、營養安全并具有茶油風味的熟食專用油配方及其制備方法,所涉及的熟食專用油含有較多的天然維生素E和較多的油酸等單不飽和脂肪酸,非常適合應用于鹵制、涼拌、油炸或擠壓膨化類熟食的生產,其0℃下抗凍時間大于48小時,其生產成本與現行熟食行業用油相當,可以直接在油脂生產企業和熟食生產企業進行轉化應用。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3、油炸花瓣休閑食品的制作工藝 發明專利(ZL 201310348526.4)
提供一種油炸鮮花休閑食品的制作方法,以新鮮可食的花瓣為原料,經篩選花瓣、去花蕊、浸泡、油炸、調味、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完整地保留了新鮮花瓣的全部營養特性成分,解決了新鮮花瓣食用方法較少、加工產品較單一的問題。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4、用于焙烤食品的植物豬油及其配制方法 本發明專利技術(ZL 201310145639.4
提供烘焙食品業和家庭烹飪中使用的植物豬油產品配制方法,已在烘焙企業成功進行了中試,是一種可產業化應用的成熟技術,可以直接在起酥油生產企業、烘焙企業以及相關企業實現產業化應用。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5、富硒酥脆板栗食品及其制作工藝 發明專利技術(ZL 201310732147.5)
提供一種富硒酥脆板栗食品及其制作工藝,所述食品是含硒豐富、結構蓬松且口感酥脆的即食休閑板栗食品,同時解決了普通天然板栗因結構緊致而干硬難嚼、因不含硒而滿足不了農產食品功能化、低毒化的需求等技術問題,而且制作工藝簡單易行、成本低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6、富硒酥脆即食蓮子及其制作工藝 發明專利(ZL 201410068280.X)
提供一種富硒酥脆即食蓮子產品及其制作工藝,所述產品是含硒豐富、結構蓬松且口感酥脆的即食休閑蓮子食品;同時解決了普通天然干蓮子因結構緊致而干硬難嚼、因不含硒而滿足不了農產食品功能化、低毒化的需求等技術問題,而且制作工藝簡單易行、成本低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7、生物柴油高效節能制備新技術與裝備
本成果依托2個發明專利技術,將廢棄油脂高效制備成生物柴油。與現有的生物柴油生產技術裝備相比,本技術生物柴油生產效率提高8%左右,反應時間縮短40%左右,整個生產過程封閉,無廢氣、廢水、廢物排放,也無需另設甲醇氣相冷凝回收裝置;同時,裝備結構簡單、投資節省、能耗降低??蓱糜谏锊裼蜕a、有機合成、酯交換等反應場合,應用前景及經濟社會效益良好。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8、鎘超標稻谷綜合利用
本成果來源于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個項目,由4個發明專利支撐。本技術的特點是:(1)鎘超標稻谷破碎分解分離成蛋白和淀粉兩大組分;(2)所得蛋白通過降鎘處理可生產食品原料用蛋白和飼料蛋白,可大幅增值;(3)大米淀粉可生產淀粉糖類如麥芽糖、果糖和海藻糖等產品,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益。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39、海藻糖生產和利用新技術
利用單酶法、雙酶法、三酶法可利用麥芽糖或各類淀粉生產海藻糖,通過多種酶的復合作用及近紅外監控技術可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40、酵母展示脂肪酶生產乳香富硒面包的方法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41、酵母展示脂肪酶生產乳香富硒藍莓醋的方法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42、米粉生產技術
本成果來源于國家863計劃等多個項目,由多個發明專利支撐。技術的特點是:(1)可生產品質好的新鮮米粉;(2)可生產品質穩定、質量一流的保鮮方便米粉。
轉化方式:轉讓、許可
相同推薦
- 供應名稱:肉制品(醬鹵肉制品)、其他水產加工...
- 聯系人:李志安
- 聯系方式:13511119921
- 供應企業:湖南好兆頭食品有限公司
- 供應描述:肉制品(醬鹵肉制品)、其他水產加工品(風味魚制品)加工銷售。
[查看詳情]
- 供應名稱:上海易往食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聯系人:許蕓
- 聯系方式:13601967997
- 供應企業:
- 供應描述:上海易往食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易往集團旗下為食品行業提供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服務的公司。公司利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為制造...[查看詳情]
- 供應名稱:湖南億納環??萍加邢薰?..
- 聯系人:張智
- 聯系方式:13973235630
- 供應企業:
- 供應描述:湖南億納環??萍加邢薰臼且患抑铝τ谒廴局卫砑夹g研發與工程應用的專業環保公司。公司專注于豆制品、休閑食品、預制菜、屠宰...[查看詳情]
- 供應名稱:湖南省振華食品檢測研究院...
- 聯系人:趙清
- 聯系方式:731
- 供應企業:
- 供應描述:湖南省振華食品檢測研究院(原名湖南省克明食品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8月,是由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全額投資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是一家集...[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