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產企業應該避免那些問題?
一是衛生條件差。主要表現在生產環境,此外工人清潔、消毒沒有跟上。產品抽檢會出現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超標,一些桶裝飲用水會出現菌落總數、霉菌、酵母菌超標的現象。關于桶裝純凈水菌落總數超標的問題,論壇中也討論過很多,具體原因的定論還沒有。在食藥總局網站公布的第一季度監督抽檢情況看,桶裝水菌落總數超標是部分企業存在的問題,食藥總局第一季度的通報對此還進行了原因分析。
二是產品質量有瑕疵。比如一些白酒、食醋。白酒是酒精度、總酸、總酯,食醋是總酸,一些油炸食品過氧化值等等。
三是虛假標注生產日期。存在早產食品現象。
四是標簽標識不合格。這也是GB7718和GB28050實施以來,企業較常存在的問題,這也是被職業打假人經常盯住的問題。也是讓監管部門深感頭痛的問題。要是各地監管部門有上海食藥部門的那種處理指導意見就好了。
五是超發證單元生產。就是超越QS發證單元生產產品。
六是出廠檢驗形同虛設。在QS申請時,檢測設備、檢驗員好像是借來的,QS審核通過后,未按產品標準進行出廠檢驗,有的公司的檢驗室無設備、灰塵很厚,已經有蜘蛛網了。
七是生產記錄不完善。包括索證索票、食品添加劑使用登記、銷售記錄等等。
八是倉庫管理混亂。成品倉庫和原料倉庫混用,甚至外包裝出現在了內包裝車間,原材料和成品的存放不合理。
九是用未經公告的新資源食品作為食品原料。因為這個新資源食品原料要經過衛計委的評估、公告后方能使用,造成很多企業對某種新食品原料能否在食品中使用有很大困惑。比如有代用茶企業用薰衣草做代用茶。
十是未經備案進行委托加工。未在監管部門進行備案,擅自進行食品生產委托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