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是湖南農村主要的食用油。菜籽油到底是土法自煉,還是交工廠加工?日前,省委副書記烏蘭在基層調研時拋出這個問題,啟發大家對農業的思考。
受傳統生產方式的影響,農民一家一戶收獲菜籽后或請師傅上門榨油,或者到油榨坊換油,兩種方法都屬于土法自煉。
自煉菜籽油聞起來香,口感、營養和工廠化生產的油也無多大差別。受“越土越好”等觀念影響,加之以往“地溝油”擾亂市場,有人認為菜籽油還是原生態土法煉的放心。
農民自煉的菜籽油要么滿足自用,要么作為“人情油”送禮,基本不進入市場銷售,對農民增收無法形成直接拉動作用。
小編從一家大型食用油料加工企業了解到,與土法自煉的菜籽油相比,工廠化冷煉的菜籽油出油率提高了10%,且煙點大為降低,炒菜時幾乎沒有油煙。標準化生產的菜籽油,保存方式更科學,品質更有保障。
出油率提高10%,對一家一戶來說或許是一個小數字,但對于油菜生產第一大省的湖南來說,就是一筆大賬了。
更為重要的是,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入食用油產業鏈,不僅有助于農戶吃到更健康的油,還能增加收入、節省勞動力和資源消耗的成本,可謂一舉多得。
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種植的歸種植、加工的歸加工、銷售的歸銷售,形成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必由之路。
農戶種植油菜直接與市場對接,工廠為市場而生產,菜籽油都成了高品質的商品。把好的產品進行更好的包裝,打造油菜種植大省的菜籽油品牌,也將進一步提高菜籽油的附加值,為產業鏈上的各環節創造更多價值。
一滴菜籽油折射出現代農業的發展之路。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依靠合作組織組團闖市場,做出特色的同時形成適度規模,發揮規模效應。
與此同時,讓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合作社與農戶對接,建立穩定的惠農利益機制,促進農戶增收、企業發展、產業興旺,將為鄉村振興筑牢產業之基。
文章來源:華聲在線/賀威
Copyright (C) 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