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食品產業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 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食品產業依靠科技進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五年。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40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實施意見》(湘政辦發[2017]36號)文件精神,根據國家科技部印發的《“十三五”食品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國科發農〔2017〕143號)、《湖南省食品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湘經信消費品〔2016〕292號)、《湖南省“十三五”食品藥品安全規劃》(湘發改規劃[2016]1082號)文件要求,加快推進我省食品產業科技創新,促進科技與產業,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深度融合,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和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結合我省食品產業發展實際,聯合制定本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一、形勢與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省食品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開發出了一批新產品,引進和培養了一批科技創新人才??萍紕撔缕脚_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唐人神、惠生、益陽茶廠、匯湘軒等企業先后設立了院士工作站;金健米業、大湖股份、正虹科技、隆平高科等企業設立了國家博士后流動工作站;省茶業集團、鹽津鋪子、德山酒業等27家企業建立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克明面業、華文食品、玉峰食品等企業創建了校(院、所)企產學研聯盟;省糧食集團創建了中南糧油科學研究院。這些科技平臺的設立和創建有力地支撐了全省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十二五”期末,全省規模食品工業(不含煙草)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476.2億元,占全省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12.7%,比2010年提高4.7個百分點,經濟總量躋身全國十強行列。“十三五”全省食品產業開局良好。2016年,全省規模食品工業(不含煙草)完成主營業務收入超5千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198.7億元,同比增長8.4%,比全省規模工業增速高1.5個百分點,比全國食品工業增速高1.2個百分點。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食品產業的發展同全國食品產業發展一樣,也存在“生產集中度提升與‘小、弱、散’并存、綠色高新精深加工與粗放生產方式并存、品牌價值凸顯與自主品牌培育不足并存、食品安全穩定向好與風險隱患嚴峻并存“的共性問題;產品低值化、同質化問題比較普遍;產業規模大而有效供給不足、制造能力較強而創造能力不足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面對食品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勢,全省食品產業依靠科技進步,創新驅動品牌建設,大力開發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新工藝和新產品,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已經成為我省食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
二、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的理念,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基礎,全面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不斷提升食品產業技術研發能力、新產品開發能力、品牌運作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實現我省食品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需求導向。針對食品產業各重點領域的共性科技需求,組織專家共同研發;針對各食品生產企業的個性科技需求,依靠專家提供專業服務。
2.堅持企業主體。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高端人才互聘共享、創新實用人才培養、研發資金投入、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的主體作用。
3.堅持分類推進。針對全省食品產業各子行業和各企業發展不均衡現狀,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積極推進。
4.堅持質量安全。圍繞確保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依靠科技創新推動食品全產業鏈安全監控能力的提升,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和食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為形成嚴密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5.堅持市場法則。以市場發展引領食品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推進食品產業商業模式創新,以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全省食品產業鏈和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
6.堅持創新驅動。以科技為引領,按照“引導、指導、自愿、有償”原則,在企業層面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利益均沾、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開放合作協同共享的科技創新機制,以科技創新驅動食品消費升級和產業發展。
7.堅持綠色發展。堅持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以綠色發展節能環保推動全省食品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
8、堅持提質增效。通過科技創新,促進全省食品產業由單純注重數量增長向更加重視質量提升和效益增強的轉變。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省食品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高,一批企業吸收、轉化先進適用的食品科技成果的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對食品產業發展的貢獻率超過60%。力爭全省規模食品工業(不含煙草)完成增加值185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為實現全省食品產業成為“萬億產業”新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1) 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步伐加快。新增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校(院、所)企產學研聯盟體100個以上。
2) 科技創新研發投入不斷增加。糧食加工業、畜禽類加工業、食用植物油加工業、水產品加工業、果蔬加工業、精制茶加工業等重點領域,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南省食品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重點企業或企業集團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3) 食品產業全面實現提質增效。新產品產值有效增長率平均增長1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知名企業(集團),推動食品產業從注重數量增長向提質增效的全面轉變。
三、主要任務
(一)打造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新形勢和新趨勢,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全面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充分利用互聯網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服務載體。省食品行業聯合會與大農股份通力合作,創建的“湖南食品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已于2016年12月正式上線運營并初見成效。平臺運營團隊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平臺“一網兩端兩微”(一網——湖南食品網、兩端——PC端和移動端(小程序)、兩微——微信服務號和微信公眾號)建設步伐。通過平臺設置的“科技交流與成果交易”板塊,及時反映企業各項科技需求,普及食品科學知識,不定期發布科技成果,推廣先進的食品裝備,完成技術成果、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網上對接和交易。在“湖南食品行業公共服務平臺”設置“法律咨詢與企業維權”、“食品安全科普”等欄目,為食品企業提供政策法律、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鏈接國家、湖南省有關主管部門、設置食品專業的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相關科研院所,以及食品行業相關協會學會設立的門戶網站,為加強政產學研聯動提供信息服務。
深化與中創投合作,共建湖南食品行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投融資供需調查,為全省食品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以股權投資為主體,其它融資渠道相結合的金融服務。
(二)加快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加快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省食品行業聯合會組建并不斷充實全省食品產業智庫專家隊伍,采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智庫專家在科技創新中的引領支撐作用。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要求,鼓勵行業骨干企業聯合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共同組建產教融合集團(聯盟),實現高端人才互聘共享,破解企業高端人才引不進留不住難題。加大人才培訓工作力度,按照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國發[2017]12號)提出的“推進網絡教育培訓平臺建設”的要求,深化同大農商學院的全面合作,啟動實施“互聯網+科教培訓”工程,對全省食品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實現培訓全覆蓋。各企業要按照《“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提出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每年安排食品安全管理人員,主要從業人員接受不少于40小時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行業道德倫理的集中培訓”的規定要求,做好本企業線下培訓+網絡培訓的年度計劃,從而提升企業全員素質,為科技創新提供智力支撐。 (三)加速食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積極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建立食品行業相關協會、學會、商會、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專利管理部門、科技成果登記管理部門定期交流機制。加強與大農股份和來自省內外10所高校、科研院所(農業方向)的博士、教授共同投資運營的全國首家飛地孵化集群“大農空間”——(湖南)數字農業孵化器集群(總部基地)的聯系與合作,不定期發布和組織參觀有關高校、科研院所(農業方向)在基地展示的科技成果,力爭近三年內孵化開發出50個品牌產品、50家科技標桿企業,從而快速提升科技成果的擴散速度,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科技與產業,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深度融合。
(四)推進科技創新驅動“三品戰略”實施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實施意見》,在全省食品行業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通過創新驅動,開發出一批新產品,培育一批新品牌,全面提升產品內在質量,推動我省食品工業邁上中高端臺階。已經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湖南省著名商標”、“地理標志”的企業要進一步增強品牌意識,切實加強與智庫專家和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通過科技創新驅動,增強核心競爭力。要著力構建市場拓展平臺,積極引導和組織品牌食品、綠色食品入駐湘糧集團糧油水產(綠色食品)交易中心中設立的“湖南品牌食品、綠色食品展示展銷中心”。同時,充分利用大農股份旗下“好多巴多網”、“大茶網”等電子商務平臺和在全國設立的省級服務中心、3000余家線下體驗店的優勢,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集成等網絡營銷新模式,擴大入駐企業品牌產品、綠色食品受眾覆蓋面,快速提升市場占有率。
(五)強化標準對科技創新驅動的規范作用
強化標準宣貫,幫助企業依標依規生產。湖南食品行業公共服務平臺開辟食品標準宣貫查詢專欄,公布所有食品安全標準及其它相關標準,公布法定的食品檢測檢驗相關機構名單。按照國家鼓勵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產業技術聯盟參與制訂相關標準的要求,組織智庫專家利用自主創新技術,聯合相關企業共同制訂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由同類企業約定采用或者按照相關規定供其它企業自愿采用。同時鼓勵和指導企業相互之間聯合制定高于國家標準要求的企業標準,并按照國家規定,將制定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通過標準信息公布服務平臺向社會公開。
(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示范引領作用
深度挖掘和總結專家支持企業創新,企業科技創新的典型經驗。適時組織開展經驗交流活動。組織開展“專家企業行”活動,對已經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動工作站”、“校(院所)企產學研聯盟”等創新平臺的企業進行現場考察交流,并通過主流媒體、自媒體、“湖南食品行業公共服務平臺”、《湖南食品》雜志科技創新專欄進行宣傳報道。開展科技創新評選表彰活動,對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取得突出成效的企業和個人予以表彰。通過宣傳和表彰等活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示范引領作用,營造科技創新引領食品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氛圍。
四、重點工程
(一)食品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及食品行業人才庫建設工程
建立湖南省食品行業人才數據庫。對急需人才進行分專業、分層次的歸類,并根據各類人才需求和供給狀況,制定相應內部培養或外部引進的解決方案。
創建產教融合人才培訓基地。充分利用湖南省教育資源,與各高校及職業院校的食品相關專業開展產教融合,實施高校、企業、協會三結合模式的人才聯合培養、培訓。
實施“互聯網+科教培訓”網絡新模式。攜手大農商學院對全省食品從業人員實現全覆蓋培訓。
(二)食品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及食品行業雙創推進工程
聯合會牽頭攜手大農科技股份成立湖南省首個飛地孵化模式“大農空間”孵化器。孵化器采用“線上(建立專家庫、科技成果庫和企業需求庫)+線下(科研機構和高校提供開放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的方式,在開發、引進一批食品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優選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優先滿足科技企業的需求。孵化器將設立兩個孵化中心:1)10家高校(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實現“科技研發、成果孵化、成果轉化”三同步。2)10家食品強縣(食品專業園區)、國家級貧困縣飛地(長沙)孵化器。讓入駐孵化器的食品強縣(食品專業園區)、國家級貧困縣共享省會城市長沙的教育集群、產業集群等優勢資源反哺縣域食品產業經濟發展,促進當地農村電子商務和精準扶貧目標的實施。
(三)扶持標桿企業幫助中小企業塑造品牌工程
選擇一批規模雖小但有新產品,企業家創新意識、動力和能力較強,發展有前景、增長有潛力的50家企業加大扶持力度,促進其做大做強,成為標桿企業。
對依托湖南特色原料進行加工形成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的企業、行業加大扶持力度。打造糧食、畜禽肉類、精制茶、食用植物油、水產品、休閑食品等產業集群,培育產品品牌,提高產品檔次,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四)培育建設食品交易市場和打造高科技食品工業基地工程
全力支持湖南糧食集團高標準建設湘糧國際糧油水產(綠色食品)交易中心,提高湖南食品在全國乃至東南亞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大幅提升湖南食品市場占有率。以食品安全農產品安全全產業鏈管理為主線打造國家級全新高科技食品工業基地(湘糧國際)。
(五)湖南傳統食品品牌傳承升級工程
加強對傳統食品的挖掘,認定和保護工作,推動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湘”字食品品牌傳承升級,打造百年食品品牌。圍繞快節奏、營業化、多樣化的國民健康飲食消費需求新變化和食品新業態,通過創新,大力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工藝和新產品。
(六)食品安全民生保障工程
根據國務院《“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提出的“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基本原則,聯合相關機構,共建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平臺,依靠科技創新推動食品全產業鏈安全監控能力的提升,幫助、指導企業采集,記錄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信息,實現上市銷售的食品、重要農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積極配合省經信委按照工信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的《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指導意見》(工信部聯消費[2009]701號)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幫助、指導企業創建國家誠信企業,進一步強化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履行誠信道德主體責任,嚴格自律,增強企業法人和廣大員工誠信道德意識,在行業中樹立“明信知恥”的道德風尚。
五、推進措施
(一)爭取政府政策支持
邀請政府有關部門宣講國家和省政府關于食品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相關政策,認真落實政府關于食品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各項優惠政策,推薦指導企業申報財政支持食品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項目。爭取政府有關部門對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政策支持。
(二)共建共享創新平臺
加快政產學研聯動促進科技創新平臺的共建共享。支持、幫助食品行業重點領域、龍頭企業透過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校(院所)企聯盟,實現人才互聘、研發成果共享和快速轉化。
(三)統籌協調規范指導
發揮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和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對科技創新的統籌協調指導功能,引導、指導、規范全省食品產業科技創新工作。同時, 加強行業自律,支持企業維權。切實保障食品科技創新成果的專利權、商標權和發明創造權等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四)開展企業需求調查
開展科技創新需求、人才需求、融資需求調查,分別發布需求報告,組織專家,聯合相關機構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
(五)普及食品科技知識
宣講食品科普知識,提高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健康營養知識水平,增強消費者對假冒偽劣食品的鑒別能力,促進食品消費創新升級,推進食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六)營造科技創新氛圍
利用全媒體特別是“湖南食品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和《湖南食品》開展科技創新專題宣傳;評選并頒發科技創新企業獎和個人獎,營造科技創新引領我省食品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Copyright (C) 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