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迅猛。有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發展預制菜產業,既是我國居民消費升級、食品加工業不斷做大做強的有力體現,更是三產融合、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已成為各地促進經濟增長、助力農產品深加工、減少資源浪費、培育新增長極的重要抓手。但是,預制菜的產業化不是廚房的放大,也不是簡單的清洗、調理,而是食品與烹飪等多學科的交叉。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預制菜的標準、監管缺乏統一的管理原則。目前,市場上存在不同的企業針對同樣的產品執行不同標準的情況,嚴重制約預制菜產業的健康發展。
第二,產業鏈建設短板仍然存在。比如中式預制菜生產裝備的自主設計創新、智能化水平較低,滯后于產業的規模和快速發展水平。此外,冷鏈配送能力和覆蓋范圍也尚不能滿足產品對于時效性的要求。
第三,部分預制菜產品的口感與風味復原難度大,復熱過程對營養物質的影響等研究仍需加強。復熱后如何保證風味最大程度還原、營養物質最大程度保留,成為預制菜能否被消費者接受的關鍵因素。
第四,“預制菜”品類比較單一,亟需豐富。相較于西餐,中餐菜系豐富,烹飪技藝多樣,因此,標準化生產面臨極大挑戰。如何實現各大菜系、各種烹飪技藝的預制?預制程度又該如何把握?下游消費需求復雜多樣且極為分散,必將倒逼上游供應端不斷革新技術、提升品質、豐富品類。
第五,預制菜產業相關專業人才明顯不足,跨學科人才培養亟需高度重視。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提出如下建議:
健全標準體系建設,完善產業監管制度。為推動預制菜產業規范化發展,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盡快組織制定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明確預制菜定義、范圍,以及相關管理原則,兜牢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底線,維護行業健康發展。同時,圍繞預制菜全產業鏈建設配套完善的標準體系,對風味復原、食品添加劑使用、微生物控制、標簽標識管理等進行規范。此外,建議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牽頭研究完善產業監管方式,提高準入門檻,加強生產資質審核,提高產業的整體素質。只有標準統一和嚴格監管,才能夠實現規?;男侍嵘?,助力產業長遠健康發展。
加大科技投入,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支撐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持續加大科技投入,破解諸如口感與風味復原、營養物質保留、質構保持、品質保真等基礎共性問題。因此,建議科技部設立專項基金,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補足預制菜產業基礎研究短板,破解制約發展的共性問題,完善產業鏈,豐富品類,推動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著力營造健康的市場發展環境。為維持長久的健康發展環境,建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部署實施“預制菜產業質量發展示范工程”,強化頂層設計,打造產業集聚、資源高效利用的發展模式,增強整體競爭力。建議教育部加快預制菜相關領域高層次人才梯隊建設,培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為預制菜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加強科普宣傳,建議中國科協成立專項行動,做好消費者教育和引導,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選得安心、買得放心、吃出信心。
Copyright (C) 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