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每年重點培育100家湖南省消費品工業“三品”標桿企業(以下簡稱“標桿企業”)。鼓勵標桿企業主要發揮如下十個方面的引領作用:
1、鼓勵標桿企業發揮技術基礎和人才優勢,帶頭攻克行業共性及關鍵技術,引領提升行業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水平,示范帶動同類企業技術創新,引領上下游關聯企業技術進步,打造行業制造高地。
2、鼓勵標桿企業帶頭依托行業協會、技術聯盟等行業社團組織,引領行業自律,優化行業生態,促進行業共生共榮,提升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提高行業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美譽度。
3、鼓勵標桿企業引領國際國內行業相關標準,促進行業生產工藝和產品迭代升級,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高端化、多元化供給能力。
4、鼓勵標桿企業探索生產經營管理新模式、新業態,引領行業發展壯大新路徑,分享企業管理創新和持續健康成長經驗。
5、鼓勵標桿企業發揮頭雁作用,引領湘品組團出湘出海,利用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區位和政策優勢,帶頭加速融入外循環,不斷拓展國外市場,進一步拉長產業鏈長板;加速推動內循環,加快補齊產業鏈短板,增強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企業和區域品牌,提高湘品的品牌價值。
6、鼓勵標桿企業發揮經濟規模優勢,通過并購、引進、參股等方式補鏈、強鏈、擴鏈,引領產業橫向集中和垂直整合,促進產業鏈橫向耦合和縱向延伸發展,進一步壯大產業鏈條。
7、鼓勵標桿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引領產業協作與分工,提供產業配套發展機會和空間,催生和繁衍配套企業,推動產業集群化和企業集團化發展。
8、鼓勵標桿企業發揮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要素優勢,引領專業研發、檢測、服務等平臺建設,促進產業發展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單位資源要素的產出效益。
9、鼓勵標桿企業積極利用先進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推進兩化融合,賦能提升傳統生產工藝和經營手段,引領行業智能制造和數字化采購營銷新方向。
10、鼓勵標桿企業積極履行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在行業稅收貢獻、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誠信守法等方面樹立良好形象。
二、培育程序
1、開展“三品”工作。引導消費品工業企業參與工業“五基”攻關、引領消費供給升級、提升創意設計水平、推動企業技術創新、開展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建立溯源營銷帶貨體系、推動智能制造、推動綠色化發展、不斷提升品牌影響、積極延伸產品服務、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推動企業管理創新等12項“三品”專項工作。
2、組織企業申報。省工信廳每年下半年發布申報通知,培育一批湖南省消費品工業“三品”標桿企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要求向注冊地工信部門申報。
3、指導市縣推薦。各市州工信局、省財政直管縣(市)工信局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真實性、完整性審查,簽署推薦意見后,行文向省工信廳推薦。其它縣級行政區通過市州工信局向省工信廳推薦。
4、開展專家評審。省工信廳對推薦企業的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對初審合格的企業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對專家評審通過的企業進行公示。
5、進行發布授牌。對公示無異議的企業,省工信廳發文公布并授牌。
三、基本條件
申報湖南省消費品工業“三品”標桿企業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依法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且在省工信廳“企業服務平臺”正常報送數據的規模以上消費品工業企業;行業經濟貢獻較大。
2、具有持續的“三品”創新能力,企業在產品研發、創意設計、包裝制作、營銷模式等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具有一定的創新人才隊伍或穩定的研發機構和較高的研發投入。
3、企業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產品技術處于行業先進水平,主導產品在該行業領域內影響力較大。
4、企業重視生產線技術改造及兩化融合建設,生產線技術改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等投資力度較大。
5、制定完備的自主品牌發展規劃,重視品質管理、品牌培育、營銷管理等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品牌宣傳推廣費用近3年投入較大。
6、累計開展6項以上“三品”專項工作(共12項)。
7、未列入信用黑名單和近3年來未有過重大產品質量、安全、環保等不良記錄。
四、培育任務
(一)大力增加品種供給。積極適應消費需求,引導企業以消費需求為導向,豐富和細化產品種類,不斷增強市場供給能力。
1、引領消費供給升級。以滿足多層次、多元化消費需求為努力方向,組織引導企業研發和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個性化、時尚化、功能化、綠色化的中高端產品,增加湖湘精品供給。支持企業研發功能食品、營養與健康食品、康復輔助器具、智慧醫療產品、智能檢測型醫療器械、健康文教體育用品、老年用品等大健康產業類消費品。加快安化黑茶、湘西臘制品、平江休閑食品、臨武鴨、沅江蘆筍、南縣小龍蝦、新晃黃牛肉、祁東黃花菜等特色食品多樣化開發,傳承發展長沙湘繡、西蘭卡普、醴陵釉下彩瓷、瀏陽菊花石雕、永興銀制工藝品、臨武通天玉雕、張家界砂巖畫、韶山金像銅像、祁東草席等具有湖湘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發展紡織蠟染、刺繡挑花、織錦、銀飾等特色民族服飾。
2、提升創意設計水平。以設計創新為重點,推進工業設計、文化傳承、消費升級與 “三品”融合發展,在產品開發、外觀設計、產品包裝、市場營銷等方面加強創新,突出傳統文化的挖掘與發揚,提高消費品的文化附加值。以煙花爆竹、智能家居、日用陶瓷、服裝家紡、鞋類箱包、工藝美術等行業為重點,依托標桿企業,培育一批網絡化設計平臺,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3、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推動消費品工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積極推廣應用創新方法、創建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服務平臺,以技術創新實現產品迭代升級。強化人才技術支撐,依托我省雜交水稻、油菜、生豬肉類制品、蔬菜、茶葉、水產、中藥材、基因技術及應用等領域的院士、專家資源,支持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與技術創新平臺。圍繞醫用機器人、新型 X 射線儀、高性能內窺鏡等核心技術,重點培育一批高性能醫療器械。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在省內實現產業化的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以及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化藥品種做大做強,加快推進我省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及產業化。
(二)大力提升產品品質。引導企業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推動消費品工業走以質取勝、質量強省發展道路。
4、參與工業“五基”攻關。以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為重點,引導消費品工業企業參與工業“五基”(核心技術零部件和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基礎軟件、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攻關,促進消費品工業基礎領域產品和技術的研發、生產和使用。
5、開展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引導企業與國際/國內先進標準接軌,逐步縮小與國際標準的差距。鼓勵醫療器械、藥品、精制茶加工、嬰幼兒配方乳粉、特色食品、煙花、陶瓷、發制品、箱包皮具、打火機、紡織服裝、鞋帽等企業開展各類國際通行認證,支持“湘品出海”,開拓國外市場,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
6、建立溯源營銷帶貨體系。以企業為主體,建設企業溯源營銷帶貨服務體系,依托移動互聯網、區塊鏈、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實現在產地包裝、賦碼、生產加工信息的錄入,并逐級向后納入流通與銷售信息,實現產品溯源、營銷、帶貨緊密銜接、相互促進。扎實推進嬰幼兒配方乳粉等重點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產品追溯體系與工信部相關追溯平臺對接,嚴防嚴控食品安全風險。開展黑茶、陶瓷、煙花、服裝家紡等產業集群與互聯網融合創新試點示范,培育面向特色產業集群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傳統消費品工業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售后服務全流程和全產業鏈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融合,大力促進消費品行業云化發展。
7、推動智能制造。引導和支持食品醫藥企業建立智能制造系統,針對生產過程的生產管理、質量控制、關鍵GMP數據管理等需求,運用新一代的信息化技術和先進自動化控制、人工智能、感知應用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有效成分、質量指標的實時在線監測和控制,確保生產全流程自動管控、產品質量安全和品質穩定。以家具、服裝、鞋類為重點,引導和支持輕工紡織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支持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與用戶深度交互、廣泛征集需求,建立全鏈條數字化運營體系,運用大數據分析建立排產模型,依托柔性生產線,在保持規模經濟性的同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引導消費品工業企業以產業鏈思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全省生態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產業鏈建設。
8、推動綠色發展。鼓勵和支持消費品工業企業積極參與綠色制造體系創建計劃,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設計產品。加強消費品工業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新技術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進行節水、節能改造,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提高清潔生產水平。
(三)精心培育湘品品牌。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提升產品附加值和軟實力,塑造“湘字”品牌形象。
9、不斷提升品牌影響。以優勢企業品牌擴張為重點,加強品牌整合,打造地標性和原產地品牌。鼓勵企業參加我省醫療器械、休閑食品、湘派服飾、日用陶瓷、煙花爆竹、家居家紡等領域的展會、博覽會,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參加國際國內知名展會。鼓勵引進專業品牌營銷策劃機構,放大營銷推廣、公共關系、人際及終端傳播等多渠道、多層面的組合效應,提高消費者對湖南消費品品牌的知曉度、認可度和忠誠度。
10、積極延伸產品服務。鼓勵消費品工業企業借助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探索實施網絡協同制造、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實現產品和服務齊頭并進。注重差異化、品質化、綠色化消費需求,推動消費品工業服務化升級,提升溢價能力,增加“延伸”效益。以家電、家具、醫療器械、服裝等行業為重點,積極推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提升消費者體驗水平。
11、推進誠信體系建設。落實國家食品誠信管理體系建設要求,組織開展全省食品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培訓,引導和支持食品企業開展誠信管理體系評價。配合相關部門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特別是醫藥食品制造領域的失信行為。
12、推動企業管理創新。鼓勵和引導消費品工業企業圍繞完善企業產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經營管理,參照《中小企業管理創新評價指標體系》(DB43/T 1598-2019)開展管理創新,進行對標生產,確保產品質量達標和安全;推動平臺機構對標精準聚集資源,搭建服務對接平臺;推進服務機構完善提升自身服務供給能力,為企業精準提供服務。加強管理創新實踐和創新成果推廣,鼓勵和引導消費品工業企業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積極參加全國和全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申報活動。
五、培育措施
1、加強政策引導。湖南省消費品工業“三品”標桿企業符合廳管專項資金支持條件的項目,可按程序申報,給予重點支持;在防疫物資能力建設、藥品儲備、防疫物資優先采購、消費品行業評先評優等方面,同等條件下對湖南省消費品工業“三品”標桿企業予以傾斜支持。
2、加強精準服務。舉辦大型對接活動,及時發布、協調和解決全省消費品工業企業的各類需求。對照需求端找準服務端,面向全國公開征集各類專業服務機構(資源)為企業服務,建立服務企業的專門對接平臺;實施“一企一策”對口聯系,精準施策,幫助標桿企業協調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實現需求端、服務端、供給端“三端”融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溝通協調、服務促進作用,為企業成長壯大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3、開展宣傳推介。營造良好培育氛圍,樹立典型示范,通過主流媒體、廳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加強對標桿企業的宣傳報道,及時總結推廣好的做法和經驗。
4、實行動態管理。標桿企業每3年進行一次復核,復核結果分為合格、不合格。對于虛假申報、存在重大違法違規或嚴重失信行為、財政資金支持項目實施效果不好、拒不配合調度工作或虛假填報調度數據等情形的企業,一經查實,及時公告撤銷其“湖南省消費品工業‘三品’標桿企業” 稱號。
來源: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時間: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