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最嚴謹的標準”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關于2023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國家衛健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制定了《2023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根據立項計劃,今年擬制定修訂39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在此次擬制定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包括食品產品標準1項,修訂《植物油(GB 2716-2018》;特殊膳食食品標準2項,制定《胃腸道吸收障礙、胰腺炎全營養配方食品》《麩質不耐受人群特殊膳食食品》;食品營養強化劑標準3項,修訂《食品營養強化劑 酪蛋白磷酸肽(GB 31617-2014)》《食品營養強化劑 羰基鐵粉(GB 29212-2012)》《食品營養強化劑 肌醇(環己六醇)(GB 1903.42-2020)》;食品相關產品標準1項,修訂《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劑使用標準(GB 9685-2016)》;污染物標準3項,修訂《肉類干制品中重金屬限量》《干制水產品中重金屬限量》《液態特醫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限量》。
其中有12項標準涉及食品添加劑,包括制定《食品添加劑 L-蘋果酸鈉》《食品添加劑 三贊膠》《食品添加劑 香蘭醇》,修訂《食品添加劑 番茄紅(GB 28316-2012)》《食品添加劑 辣椒紅(GB 1886.34-2015)》《食品添加劑 果膠(GB 25533-2010)》《食品添加劑 維生素B2(GB 14752-2010)》《食品添加劑 月桂酸(GB 1886.81-2015)》《食品添加劑標識通則(GB 29924-2013)》《食品添加劑 L-丙氨酸(GB 25543-2010)》《食品添加劑 赤蘚糖醇(GB 26404-2011)》《食品添加劑 L-半胱氨酸鹽酸鹽(GB 1886.75-2016)》。
此次立項計劃中還包括微生物檢驗方法與規程標準5項,制定《食品用菌種檢驗 雙歧桿菌屬檢驗》《食品用菌種檢驗 乳球菌屬檢驗》《食品用菌種檢驗 魏茨曼氏菌屬檢驗》《食品用菌種檢驗 片球菌屬檢驗》,修訂《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GB 4789.6-2016)》;毒理學評價程序與方法標準1項,制定《體內大鼠外周血Pig-a基因突變試驗》。
涉及理化檢驗方法與規程標準共有11項,包括制定《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2-甲基-1,3-丁二烯的測定和遷移量的測定》《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檸檬酸酯和癸二酸酯類化合物遷移量的測定》《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雙酚F-二縮水甘油醚及其羥基和氯化衍生物遷移量的測定 》《食品中β-羥基-β-甲基丁酸鈣的測定》《食品中二氫槲皮素的測定》《食品中吡咯并喹啉醌二鈉鹽的測定》《食品中γ-氨基丁酸的測定》,修訂《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測定(GB 5413.36-2010) 》《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GB 5009.124-2016)》《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聯苯含量的測定(GB 5009.190-2014)》《食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測定(GB 5009.253-2016)》。
通知要求,標準研制應當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宗旨,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為依據,充分考慮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客觀實際需要,參考相關國際標準和風險評估結果,深入調查研究,確保標準嚴謹,指標設置科學合理;項目牽頭單位負責組建標準起草協作組,提供項目所需人員、經費、科研等方面的資源和保障條件,確保各項目承擔單位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優勢互補,并充分調動發揮監管部門、行業組織、企業、科研院校和專業機構等相關單位和領域專家的作用。
下一篇:我國擬立法保障糧食安全
Copyright (C) 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