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行業資訊返回上一頁

“零容忍”監管食品安全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包括以假充真、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等,引發社會關注。民以食為天,要進一步嚴防嚴控風險隱患,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持續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水平,讓人民群眾吃得更安全、更營養。

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嚴格落實“四個最嚴”,協同共治“餐桌污染”,以嚴格監管助推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前,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4%以上,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也要看到,美味背后暗藏隱憂。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與食品相關的投訴高達4.8萬余起。從食品變質、發現異物,到用餐后引發身體不適等問題,無不反映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擔憂。隨著網絡訂餐、直播帶貨、生鮮配送等新業態和新模式的走紅,食品安全監管迎來了新的挑戰。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監管必須堅持“零容忍”。保障食品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責任。通過建立食品安全責任分擔和風險共擔機制,明確企業、屬地、行業、部門等各方責任,形成權責明晰的責任鏈條;持續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的工作制度,推動責任機制順暢運行、責任各方履職盡責,確保食品安全責任落細落小落實。

要強化“從嚴”的監管舉措。各有關部門要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問題,加強種植養殖源頭治理,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持續開展“鐵拳”“利劍”“昆侖”“國門守護”等專項行動,嚴懲重處違法犯罪行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守護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要完善“共治”的安全大局。食品安全關系千家萬戶,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廣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樹牢主體意識,加強全員教育,嚴守誠信自律,堅持用品質贏得品牌、用品牌贏得市場;各級政府、社會組織和消費者也應積極行動起來,強化社會監督和科普宣傳,引導科學理性消費,深化鞏固“全民共建、社會共治、人人共享”的工作格局。


 

來源:經濟日報時間:2023-12-11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