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食安政策要注重操作性和執行力
食品安全歷來是兩會關注的重點之一,針對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和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姚鵑向兩會提交了4份建議。她認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日新月異,國家相關的規范也應與時俱進,當出現新的社會事件時,監管應當及時跟上,以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不因為“無法”監管而受到侵害。同時,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參考國際慣例,讓政策更具操作性與執行力。
加強現制現售生鮮乳品管理
針對現在城市中越來越多出現的“鮮奶吧”等新的乳品消費模式,姚鵑認為,這背后可能隱藏著許多監管漏洞和消費者并不清楚的風險,例如生奶質量無法監控,成品質量無法保障,產品流通管理混亂等。為此,她建議加大現制現售生鮮乳制品的監管力度。
一、進一步完善現制現售生鮮乳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生產衛生規范標準,從原料控制、硬件配備、人員資質等方面細化要求?,F制現售乳制品不同于普通的食品,需要制定專門的衛生規范標準和監管制度,理清各監管部門的職責,出臺更加明晰的監管辦法加強監管。
二、將“鮮奶吧”納入重點監管對象,除了對設備設施、功能布局、工藝流程、管理制度、從業人員健康體檢等情況外,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強化對生鮮乳品成品的檢驗檢測,除督促經營單位自查自檢制度落實外,食藥監管部門還應加大日常抽查力度,強化縣市級監管部門對業態的監管執法力度,增加省級監督抽檢,并納入國家風險監測計劃?!?/div>
三、加強奶源監管,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加大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力度,重點檢查經營單位是否從合法生鮮乳收購站購進原料,嚴防不合格生鮮乳通過“鮮奶吧”流入市場。加工所用生鮮乳須從依法取得生鮮乳收購許可證的生鮮乳收購站購進,并索取供貨方的經營資格證明和所購批次生鮮乳的合格檢驗報告單。對沒有檢驗報告的生鮮乳原料,“鮮奶吧”應該依照食品安全標準自行或委托檢驗,未經檢驗和檢驗不合格的生鮮乳不得用作加工原料等?! ?/div>
強化海外代購保健食品監管
姚鵑表示,目前,海外代購、海淘、微商等各種形式銷售海外保健品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但這些海外代購保健食品沒有經過任何的監管就直接到了我國消費者的手中后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可能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首先,很多代購產品的配方和管理方式不符合我國法規,也未經我國的安全性評估和審批,部分代購的保健食品實際上按照國內法規是濫用藥品,屬于非法產品。其次,海外代購夸大宣傳、虛假宣傳現象嚴重,加上脫離監管,假冒偽劣頻發,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此外還存在非法入境、偷稅漏稅等問題。為此她認為,“海外代購保健品”的現象亟待規范整頓:
一、加強對電商平臺的監管,禁止海外郵寄未經注冊和備案的保健品,或者限制一定數量,減少風險;
二、出臺微信營銷監管的法律法規,禁止在朋友圈發布未經注冊和備案的保健品廣告及銷售;
三、政府監管部門加強宣傳,讓消費者明白海外代購和通過微商購買保健食品的風險和危害,引導消費者通過正規途徑購買合法的保健食品;四、食藥監部門、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及時對大眾發布國外保健品違規和風險預警信息?! ?/div>
規范執行國家鹽業管理政策
國務院2016年4月22日正式發布了關于鹽業體制改革的文件,從2017年1月1日起,鹽業企業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跨省跨區域銷售食鹽。但在市場上,一些地方仍然有食鹽跨省銷售被扣的問題,部分地方鹽務局設置新的行政壁壘,阻礙外地合法資質的鹽企直接進入當地市場。姚鵑建議應盡快規范執行國家鹽業管理政策?! ?/div>
一、盡快出臺合乎國家政策的地方條例和法規,與國家法規保持連貫性并具備可操作性。地方條例和法規未出臺之前,符合資質條件的鹽企可以按照工信部的相關規定跨區域開展食鹽銷售,地方鹽務局應積極幫助和服務有關生產批發企業依法開展經營活動?! ?/div>
食品安全監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信有了這么多的建議和提案,國家的食品安全工作一定能有更清晰的方向、更精準的路線。
來源:中國安全食品網時間: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