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行業資訊返回上一頁

食品安全監管亟待“升級系統”


 267859-1303010G24543.jpg

  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考驗著各級黨和政府依法執政與公共治理能力。這些年,黨和政府下很大氣力抓,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但問題仍然時有發生,公眾仍有很多期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最嚴”,直指食品安全問題要害,可謂對癥下藥的治本之策。

“最嚴格的監管”在“四個最嚴”中處于樞紐地位,因為標準靠監管掌握、處罰得監管執行、問責需監管發力。沒有監管,一切無從談起;監管不嚴格,其他都難以落實。法學界有句名言:“刑罰的威懾力不在于刑罰的嚴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食品安全領域也是同理。即使標準“最嚴謹”、處罰“最嚴厲”、問責“最嚴肅”,如果監管不是“最嚴格”,沒有達到“不可避免性”,食品安全防線肯定也守不住。

食品安全是“管”出來的。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施行以來逐步釋放效力,促進了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然而,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執法檢查中也發現,部分領域和地區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影響和制約食品安全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許多問題或隱患,都與監管不足有關。比如,體制機制不夠完善,有的地方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弱化;一些地方基層監管執法能力不足,硬件差軟件弱等問題突出;相關部門缺乏有效配合,監管鏈條尚有不少薄弱環節,等等。

“最嚴格的監管”能否落地見效,事關黨和政府的承諾能否全面兌現。如果將監管體系比作電腦操作系統,那么這套系統還有不少“漏洞”,運行風險不容忽視。當前,既要及時打好軟件“補丁”,更要加快“升級系統”,使“最嚴格的監管”成為食品安全“最可靠的防火墻”。

持續深化改革,理順監管體制,是“升級系統”的重中之重。2013年新一輪機構改革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做出重大調整,從國家層面解決了“九龍治水”、職責不清、監管重復和監管空白并存等弊端??墒?,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進度不平衡,比如省級以下,部分市縣實行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合一”甚至“多合一”后,食品安全監管職能不僅沒有強化,還有被“邊緣化”的傾向。這顯然與改革初衷背道而馳。深化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核心是“整合”“統一”“加強”,只有始終堅持這個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才能有效增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專業性和系統性。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長期以來,一些領域和地方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與監管基礎薄弱密不可分。統計顯示,我國1100多萬家食品企業有許可證,但還有大量小作坊、小攤販,呈現出“多、小、散、亂”的局面。如何將小作坊、小攤販等納入有效監管,是基層監管執法必須解決的難題。現實中,“百姓罵聲大、單位怨氣大、編制壓力大”,是許多基層監管部門的尷尬處境。應以監管體制調整改革為契機,加快推動監管執法力量下沉,確保基層監管有職責、有崗位、有人員、有手段,真正把好“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

新形勢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不少新挑戰,監管模式若不“升級”就可能“跟不上節奏”。今年1月3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其中6批次為互聯網銷售食品。此前,一些知名互聯網外賣平臺也多次曝出有黑作坊加盟等問題,給社會敲響了警鐘: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更不能成為監管盲區。有關部門要善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積極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逐步規范食品網絡經營監管。此外,還要發揮市場自凈功能,激發公眾參與熱情,構建多元共治的大監管格局。唯如此,才能真正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時間:2017-01-10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