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從田間到餐桌如何更讓食品安全更放心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從田間到餐桌,也包含著老百姓對于食品安全的期盼與要求。《《《湖南“十三五”食品藥品安全規劃出臺
近年的調研顯示,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在99%以上,主要農產品監測和加工食品抽檢合格率在96%以上,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形勢總體向好,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也取得明顯成效。
而同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面臨的問題仍然嚴峻,加快建立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增強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迫在眉睫。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就如何打造從田間到餐桌“質量安全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重主體重權責重激勵?
食品安全涉及面很廣,一直以來都是輿情監控的熱點。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紅玲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從田間到餐桌構建安全鏈條。
農業生產大多是小農戶,生產分散。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重點抓住家庭農場、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實現標準化、規?;瘎菰诒匦?。
? 抓生產抓監管抓全程 ?
全國人大代表鄭孝和也認為,田間地頭是農產品生產的第一車間,因此,必須對農產品種植、養殖實施全過程質量監控。國家要重點支持生態農業建設,引領生態農業健康發展,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黨組書記柯俊認為,食品安全從田頭到餐桌環節很多,需要黨政同責、社會共治,健全法律法規、建設社會誠信體系。
同時要嚴守各環節風險點,提高生產和監管能力,從源頭把好關,提高檢驗檢測技術人員水平等方面強化監管;完善法律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雙隨機、一公開”中要求信息公開,這樣老百姓才對我國食品安全有更多信任。
? 建標準建隊伍建網絡 ?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田惠光認為,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要深入研究,建立科學的監管事權劃分,明確責任及分工,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制定人才計劃和食品安全體系信息化頂層設計。
全國政協常委、中科院院士田中群表示,要以科技創新強化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從硬件和軟件強化監管體系,盡快建立覆蓋至鄉鎮的全國食品安全網絡,以科技創新強化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要加大在食品安全快檢領域的投入,大力扶持便攜快速檢測儀器和產品。鼓勵食品企業和政府機構與儀器生產企業開展試點性合作,推動一批可靠的快檢便攜儀器產品進入基層食品安全監控系統。
? 有道德有底線有全局 ?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認為,監管也好,法律也好,只是一個底線約束,食品從田間到餐桌每個環節上的人都要有道德底線,從道德和法律兩個方面,才能對從業人員形成約束。
張曉山表示,食品安全工作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共治”才能“共享”,“德治”和“法治”并舉才是保障從田間到餐桌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來源:新華網時間: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