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行業資訊返回上一頁

乳制品消費需求實現15年來最快增長


 一杯奶不僅是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也是政策文件的牽掛之處。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日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保障糧、棉、油、糖、肉、奶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

奶業是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有機融合的重要產業,上游是100多萬名奶農、1000多萬頭奶牛,中游是565家規模乳企,下游則幾乎涉及每個家庭。2018年,國家提出推進奶業振興。奶業振興行動有何進展,今年奶業形勢將如何,怎樣保障“十四五”奶業供給?據此,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乳制品消費增速達8%

“乳制品消費需求實現15年來最快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告訴記者,如果以國內奶類總產量與折合原料奶的乳制品進口總量之和來衡量,2020年乳制品總需求達到5431萬噸,與2019年相比增長8%,這也是2006年以來中國乳制品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一年。

隨著城鎮化推進、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者認識逐步加深,潛在消費市場將不斷變成現實消費需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牛奶銷量明顯上升。

近年來,各地陸續落地奶業振興配套政策。甘肅以推進種植養殖業結構調整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寧夏提出奶業轉型要“強基地、優結構、提質量、育龍頭、促融合”。截至目前,31個省份均以省級政府名義印發奶業振興意見或工作方案,明確了主攻方向。

在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劉亞清看來,奶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一大標志是一批骨干奶業企業脫穎而出。我國有兩家企業進入全球乳業十強,其中,伊利躍居全球乳品企業第五位,亞洲排名第一位,取得新突破;奶業20強企業市場份額達到70%,國產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占有率超過60%,奶業品牌世界知名度顯著提升。

“得奶源者得天下”。加工企業向上游延伸,更注重奶源建設?,F在大型乳企不斷向上游延伸,規模養殖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介紹,我國常年奶牛進口量約10萬頭,去年進口超過25萬頭,達到了高峰。最近兩年,企業的兼并重組逐步加快,以大型規模化養殖、全產業鏈一體化企業為主體的奶業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乳制品價格或小幅回調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0年,主產省生鮮奶平均價格為3.79元/千克,進口奶粉折合原料奶的到岸價格平均值為2.91元/千克。國內生鮮奶收購價與進口奶粉折合原料奶的到岸價格比值從2020年1月的1.39持續下降到5月的1.12低點,但到12月該比值又上升到1.50。劉長全表示,從國內外價格比較情況來看,2020年國內生鮮奶收購價格依然高于進口奶粉折合原料奶的到岸價格,而且下半年國內生鮮奶價格大幅上升,二者比值大幅反彈,國內外奶業競爭力差距有所拉大。

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牧場監測數據,規模牧場生鮮奶單位成本在經過多年增長后自2014年9月開始進入下降通道,但2018年下半年以來又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20年,每千克生鮮奶總成本的平均值為3.36元,比2019年年均值高1.2%。劉長全分析,生鮮奶單位成本上升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疫情防控期間,養殖場普遍面臨投入品供應不足與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導致飼料采購和人工成本上升;二是國內玉米和豆粕等飼料成本大幅上漲。

生鮮奶價格連續增長后,奶牛養殖盈利狀況得到一定改善。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監測牧場數據,2020年4月至12月原料奶生產的毛利潤從0.34元/千克提高到0.70元/千克,毛利潤率從9.4%提高到16.8%。從生鮮奶單位價格與單位成本比值來看,2020年,國內奶飼比呈現先大幅下降后緩慢上升的趨勢。

“今年國內生鮮奶價格回調壓力較大。”劉長全說,從國際市場看,乳制品價格可能小幅回調。目前國際市場供求寬松,奶價處于下降通道,并有繼續下降的可能,進一步擴大的國內外奶價差距將增加國內奶價下行壓力。從國內市場看,奶價也面臨下行因素。過去一年奶牛養殖投資對供求關系的影響將開始逐步顯現,同時今年乳制品消費需求缺乏快速增長的動力。綜合看,上半年奶價將季節性回調,下半年價格回升動力不足,全年奶價將低于2020年水平。

供給側需求側共同發力

奶業振興要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同發力,闖三道關。專家認為,一是抓好產量,保證足夠的奶源;二是抓好主體,提高經營效益;三是抓好質量,提高消費者信心。

保障奶類產量是奶業發展的第一道關。2020年,全國牛奶產量3440萬噸,比2015年增長8.2%,接近全球牛奶總產量的5%。農業農村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國奶類產量達到4500萬噸。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王俊勛說,要聚焦生產,優化區域布局,鞏固主產區,開拓南方新區。支持奶業大省落實本區域奶業振興千萬噸奶發展規劃。利用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奶牛養殖和優質牧草種植,實施奶牛遺傳改良計劃。著力破解奶業產銷區域不平衡、產品結構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平衡等矛盾,建立穩定的奶業產業鏈和價值鏈。

發展家庭牧場是第二道關。記者了解到,奶牛養殖長期以來存在“技術弱、融資難、風險大”等難題。劉長全表示,要以家庭牧場發展為導向完善生產、經營和產業體系,重點加強奶牛養殖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解決其在繁育和疫病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按照生產、購銷和金融服務三位一體要求加強奶農合作組織建設,解決規模經濟和融資問題;構建收儲運服務體系及第三方檢測制度,提高其原料奶收購、運輸效率問題。

提振消費信心是第三道關。目前我國人均奶類消費較低,王俊勛表示,要鞏固液態奶的市場優勢,開發低溫奶的市場潛能,盡快補齊奶酪等優質產品短板。以乳品多樣化滿足消費多元化,通過滿意消費樹立國產乳品消費信心。

來源:經濟日報時間:2021-03-22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