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內容
雖說"糧"、"油"經常放在一塊并稱,但"糧"和"油"其實大不相同。大米、面粉之類作為主食的“糧”,消費量基本穩定,并且隨著肉食量的增長還會略有下降。老百姓收入高了,也不會多吃米面,而“油”的消費則較有彈性。
如果按照中國營養學會的觀點,中國人每天吃25到30克的烹調油即可滿足人體對油脂營養的需求。以每天30克計算,一年也就是11公斤。
早在2003年,中國人對食用油的年均消費量就達到了11.5公斤(如無特別說明,本文數據均源自中國糧油學會)。從那時起直到今天,中國人對食用油的攝入量一直在保持著持續的增長,其中僅在2011年因為全球性的糧油價格大漲而略有下降。
當然,人們對食用油的攝取量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那么什么時候將到達零增長的拐點呢?
很可能就在未來這一兩年!
相關研究表明,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東亞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食用油增長有個普遍性的規律,那就是在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時,對食用油的人均消費量會快速增長;人均GDP在5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階段,對食用油的人均消費量仍然會緩慢增長;人均GDP大于10000美元后,對食用油的人均消費量將進入不增長甚至下跌的狀態。(注1)
中國大陸的人均GDP與食用油消費量的關系也大致符合這個規律。
從2001年到2010年,中國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中國食用油消費量的年平均增長率為7.1%。 從2011年到2019年,中國人均GDP處于5000到10000美元的階段,中國食用油消費量的平均增長率為4.5%,與上一個十年的時間段相比接近下降一半。 2018年和2019年,中國食用油消費量的增長率低至前所未有的2.2%和1.8%,朝零增長發展的趨勢明顯。
我們再對食用油消費量的兩個重要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
中國食用油的消費總量=中國人口數量*中國人均食用油消費量。
中國人口增長速度在迅速下降并趨近于零增長。
受二胎政策出臺的影響,2016年出現了一個人口出生數量的小峰值:1786萬。隨后,中國人口出生數量就連年下跌,到2020年僅有1000萬左右。2019年,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4億,人口增長率低至千分之三,對食用油消費增量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么,影響中國食用油消費量的重要因素僅剩下一個:中國人均食用油消費量。
在這里,我們參照一下與中國大陸飲食習慣最接近的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
2012年,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的人均食用油年消費量分別是31公斤和25公斤。由于中國香港已是個城市型的成熟經濟體,30公斤也被認為是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人均食用油消費量的上限。
而依據中國糧油學會的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大陸的人均食用油消費量已達28.4公斤。
如果將消費習慣考慮進去,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屬于南部熱帶地區,氣候炎熱,飲食習慣較為清淡,食用油的人均消費量可能會比中國大陸略低,但也不會低得太多。所以,從人均食用油消費量的指標來看,中國大陸也在逼近食用油消費零增長的拐點。
以上聊完了中國食用油整體市場正面臨零增長拐點的大趨勢,下面再聊聊中國食用油市場內部結構的變化情況。
食用油消費市場大致可分成餐飲用油、家庭散油和小包裝油三個部分。其中,餐飲用油又由餐飲散油、周轉桶油和中包裝油三個部分組成。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們不斷從農村向城市遷移,原來吃散油的都將轉化成吃小包裝油的。而隨著收入的增長,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在外吃飯,在家里吃飯會越來越少。
所以,食用油消費結構變化的大趨勢是:家庭散油向小包裝油轉化、小包裝油向餐飲用油轉化。其中,家庭散油減少和餐飲用油增加的趨勢都不會變,小包裝油則會呈現由快速增長、緩慢增長到負增長的變化。
餐飲行業在中國屬于朝陽產業。在可預見的未來,餐飲行業的產值增長速度都將維持在接近10%的水平??梢院侠淼毓烙?,餐飲用油也將保持接近5%的增長速度。
而小包裝油呢?早在2015年,尼爾森就判斷小包裝油市場的增長速度已減緩至2%。到現在,中國小包裝油市場的增長速度只會更慢(如果不考慮新冠疫情這樣的特殊因素影響)。
尼爾森2015年分析截圖
如今,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已接近60%,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71%,從散油向小包裝油轉化的潛力逐漸消減。而餐飲用油尚方興未艾,餐飲用油正成為中糧、益海嘉里等糧油巨頭競爭的新熱點。
由于小包裝油向餐飲用油的轉化量將超過散油向小包裝油的轉化量,小包裝油也將到達零增長的拐點。
按照筆者的個人經驗判斷(詳見下表),預計從2019年到2025年,小包裝油市場的總增長量不會超過10%,增長速度僅僅是餐飲用油的三分之一。
參考金龍魚招股說明書中的數據,其零售產品的毛利率高達20%左右,而餐飲產品的毛利率僅在6%左右,這說明小包裝油產品的利潤遠高于餐飲用油和家庭散油。
如果小包裝油市場不再增長,那意味著食用油行業整體的利潤增長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食用油行業的利潤將僅僅取決于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即從低價位的調和油和豆油向高價位的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的遷移。
所以,不管是食用油市場整體還是小包裝油市場,都在面臨即將到來的零增長大拐點,這對中國食用油產業的未來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這意味著中國食用油和小包裝油市場都將成為存量競爭的市場;市場的新進入者很難再有機會,市場上的現存玩家也將越來越少,食用油市場將越來越呈現寡頭競爭的局面。 靠低價沖量進行競爭的商業模式將越來越難,只有重視品牌建設的廠家才有機會生存。
【 注1:柳蘇蕓 《中國及亞洲主要國家食用油消費研究》 農業展望 2013年第7期 】
上一篇:三湘知名綠茶走進北京
Copyright (C) 長沙正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