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聯合利華旗下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強勢登陸中國,攜手漢堡王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五個城市發售真香“植素”皇堡,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近日,FBIF獲悉,植卓肉匠將帶來6款面向B端的、契合中式餐飲需求的新品。這是植卓肉匠在中餐賽道的首次探索,也是對中國市場的又一次重點布局。
我們還了解到,此次植卓肉匠還邀請中國國家烹飪隊的助陣,可見聯合利華看好中國市場,并在中國市場持續加碼的決心。
那么作為首次發售、契合中餐需求的新品,都有哪些亮點?這些新品體現了植卓肉匠對中國市場的哪些洞察?聯合利華又將如何為植卓肉匠賦能?放眼植物肉的中餐賽道,還有哪些創新空間待挖掘?
時隔4個月又放大招,植卓肉匠推出6款新品
作為聯合利華旗下的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一進入中國便頗受關注,其和漢堡王聯合推出的真香“植素”皇堡吸引了不少消費者打卡。
時隔4個月,植卓肉匠一口氣帶來6款植物肉產品——植物豬肉、植物牛肉、植物漢堡牛排、植物牛肉丸、植物牛肉碎、植物雞塊,主打契合中餐需求。目前針對B端市場開始發售。
可以看出,這6款新品涵蓋了植物牛肉、植物豬肉、植物雞肉三種不同口感、口味的植物肉品類,且包括排類、肉丸、肉碎、肉塊等形態。值得關注的是,植物牛肉和植物豬肉在形態的延展性上更具有優勢:可以根據烹飪的需求,切成條、丁,做成肉丸、餡心,無論是炒菜、燉菜,還是做澆頭、包餃子,這兩款產品的中餐烹飪場景很多元。
從食用體驗上來看,這6款植物肉產品都具有濃郁的“肉味”,但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口感:植物肉丸有彈性、植物雞塊鮮嫩,植物牛排、植物豬肉、植物牛肉吃起來緊實有嚼勁。
中國人對菜品的色香味都是講究的。這個不只是需要調味去完成,也要靠食材本身。植卓肉匠通過非轉基因大豆蛋白提供肉的咀嚼感,甜菜根賦予肉的色澤,麥芽提取物則增添肉類烹飪后美拉德反應帶來的焦香。而新品直接使用的屬性則可以讓廚師自己去發揮調味空間。
據了解,植卓肉匠為了讓植物肉的新鮮美味得以保證,采用了-196°C瞬時鎖鮮技術。而整個系列產品的研發,都獲得中歐研發團隊技術支持,新品由70多專位業中西式廚師聯合開發。此外,產品開發不僅符合中國標準,同時匹配歐洲標準。據悉在生產過程中需歷經12項檢測指標,從而確保產品的安全性。
一直以來,植卓肉匠品牌都希望讓人們吃到更健康的植物肉,新品亦是如此:一方面產品具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0膽固醇、0反式脂肪的植物肉產品優勢,還能幫助人們向健康飲食過渡。
另一方面,相比市面上其他植物肉產品,在配料表上可以看到植卓肉匠產品的配料更簡潔。根據Innova市場洞察的調研,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消費者聲稱會閱讀產品成分標簽,并且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個人購買決策。簡短清晰的標簽往往更受消費者歡迎。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植物肉時,同樣會傾向于選擇具有更簡潔成分的產品。
多產品布局、多中餐場景應用,植卓肉匠此次發布的新品優勢突出,同時也可以看出其在中國深耕的決心。
瞄準中餐市場,植卓肉匠要拿下中國植物肉市場
在此前我們對植卓肉匠的采訪中,品牌表示之后將加大對中國消費者消費場景的研究,推出更多更優質、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產品,進一步擴大植物肉產品在市場應用上的延展。
此次推出的6款契合中式餐飲需求的新品,則是植卓肉匠對中國市場洞察與調研的一次落地。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品上市,植卓肉匠獲得了來自中餐行業的認可和助陣。
我們嘗試借用中餐領域里專業的視角,來分析植卓肉匠拿下中國市場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1、找到市場空白:產品直接使用、多種烹法、多種調味
觀察目前中國植物肉市場,不難發現專門契合中餐場景的產品很少。其實可以理解,因為植物肉這個品類源起于歐美,所以最早的植物肉多為漢堡、肉丸、肉腸等品類,西式快餐是植物肉常見的應用場景。
因此當植物肉來到中國,很多品牌還是沿用了適應西式快餐場景的品類。雖然中國人對西餐早已不陌生,也有一批忠實的粉絲,但顯然匹配“中國胃”的植物肉產品擁有更廣泛的市場。
洞察到契合中餐需求的植物肉產品的空白市場,植卓肉匠迅速做出反應,并建立起產品優勢。國家烹飪隊對植卓肉匠的產品如此評價:“多種形態直接使用,多種烹法樣樣可行”。也就是說,植卓肉匠的新品給到廚師更多的發揮空間,也能夠激發廚師的烹飪靈感。
這么看來,植卓肉匠此次推出的6款契合中餐需求的新品,在數量和產品種類上來說屬于行業前列。
2、找到目標消費者對于中餐植物肉菜式的新心智:要有顏值、要有創意
作為一個近年來的“新物種”,植物肉自然會吸引到常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年輕人。但植物肉如何抓住并留下年輕消費者呢?
年輕人對于在外就餐的要求其實很多元,選擇一家餐廳時,好吃當然是第一位的,其次還有菜品的顏值高不高,有沒有創意,吃起來是否和別家的不一樣。
顏值決定了菜品或這家餐廳能不能出現在年輕人的社交平臺上,而有沒有創意,則可能影響到消費者對整個餐廳的評價。一個創意特色菜,可以成為去這家餐廳的理由。
意境菜創始人大董表示,植物肉在中餐的潛力無限,創意餐飲人需要引領潮流。對于創意菜式,食材選品、風味獨到、創新想法三者缺一不可。“植卓肉匠產品具備了中餐植物基新菜式的出品需求,在食材的突破性,操作的便捷性,風味的流行度上都滿足了年輕食客對健康、顏值和創意的期待。”
中國國家烹飪隊和專業研發團隊的支持,讓植卓肉匠的產品具備原料新穎、料理菜式好看的特色。所以說,植卓肉匠的新品作為食材給到中式創意菜更多的可能,也可以憑此來俘獲年輕消費者。
3、找到中國人特有的情感聯接:植物肉對自然的敬畏,更具煙火氣和人情味
植物肉具有環保屬性,可以減去畜牧業帶來的碳排放等環境影響。但如何去將這種環保屬性傳遞到人的內心,是需要品牌去思考的。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認為,“每一種食物來到人間都是要注定改變一些東西的,植物肉同樣不會例外。口感和風味是菜的靈魂,也是植物肉走進中餐的核心。不過,植物肉所具有的保護地球、敬畏自然的使命感,是勝于風味,更具煙火氣和人情味的表達。”
的確如此,在中國的食文化中,煙火氣和人情味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也可以從紀錄片《風味人間》體會到,人們對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如何與自然共處,這些都是能夠引起消費情感共鳴的地方。
而植卓肉匠始終向人們傳達植物肉對地球、對動物的友好,當然也會將這份與自然共處的情感帶給中國消費者。且在成立之初,其創始人Jaap Korteweg表示“希望到2030年植物肉可以占肉類市場的20%,這將會在不改變飲食傳統的前提下讓全球飲食系統發生變化”。
近年來,植物肉未來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行業普遍認知??茽柲嶙稍児绢A計在未來5-20年間,植物肉市場份額將逐漸增長至全球肉類市場的10%-25%。而隨著動物疫情和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人們進一步思考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為了年銷售10億的“未來食物”倡議,聯合利華如何為植卓肉匠助力?
據歐睿國際預測,到2023年,中國人造肉市場規模將達到130億美元。同時也意味著,中國植物肉市場在未來幾年幾乎占全球的一半。
Copyright (C) 長沙正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