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168億。
2018年,10297億。
在諸位“吃貨”助攻下,休閑食品產業提前三年,進入“萬億俱樂部”。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休閑食品市場規模預估達1.3萬億元,連續5年年復合增長率超11%。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加上宅經濟助力,2025年,休閑食品產業規模有望突破4萬億,市場紅利巨大。
為此,各食品巨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互聯網和物流、冷鏈技術日趨完善及工業水平日漸提升背景下,借力發展。
休閑食品產業,目前已經成為湖南食品中堅力量,形成了岳陽市、平江縣等有規模的產業集群,涌現了絕味食品、鹽津鋪子、華文食品等上市公司,及金磨坊等擬上市公司。
休閑食品,已經成為湖南省趕超食品產業領先省份的有力突破口。
為此,4月12日~13日,湖南省工信行業事務中心主任倪東海將帶隊,組織省工信廳消費品工業處、省工信行業事務中心、省食品行業聯合會等相關人員,前往河南省漯河市學習調研。
目前,我國休閑食品市場“百花齊放”,形成福建糖果軍團、安徽炒貨軍團、湖南麻辣食品軍團等一大批優質核心產區。
據統計,全國休閑食品產業占食品工業10%左右,而湖南由于辣條、豆干、魚仔等細分市場蓬勃發展,在全省食品工業總占比可達20%。
休閑食品發展勢頭迅猛,成為我省食品產業彎道超車的王牌。
數據顯示,2020年,湖南規模上食品企業(不含煙草)營業收入達到5274.1億元,在全國排名第7位。
山東排名第二,7960億元,前面只有河南,但差距有點大。
河南以超1.2萬億營收,傲視群雄。
雙匯、牧原、三全、思念、白象、衛龍、蜜雪冰城等眾多你耳熟能詳的品牌都來自于河南。
關鍵是品牌不僅名氣大,還賺錢。以雙匯為例,2020年實現營收738.63億元,實現凈利潤62.56億元,數據同比雙增兩位數。
目前,雙匯是全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三全、思念速凍食品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白象集團居全國方便面行業前三名。
近年來,河南省培育出千億級產業集群和十多個百億級產業園區,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肉類、面及面制品、速凍食品、調味品、餅干和休閑五大特色食品產業集群,推動河南由“中原大糧倉”向“國人大廚房”跨越。
曾有數據顯示,每3.5袋方便面中,有1袋是河南生產的;每10根火腿腸中,有5根出自河南;每10個速凍水餃中,有5個來自河南。
不僅走出去走得快,引進來,河南也成效顯著。可口可樂、嘉吉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統一、康師傅、伊利等知名企業落戶河南。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來自河南。
參與調研湖南食界相關人士介紹,本次將參觀調研雙匯食品、衛龍食品、鹽津鋪子,并重點學習漯河市產業聚集、園區建設、企業培育、品牌打造等經驗,從河南培育食品產業經驗中,探索我省休閑食品產業倍增邏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持續推進湖南食品產業穩步健康發展。
湖南與河南,淵源頗深。
比如衛龍,創始人劉衛平,就來自于湖南平江。
1999年,劉衛平來到河南漯河創業。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路邊吃到一碗牛筋面,由此獲得靈感,開始生產麻辣面筋(辣條),并創辦衛龍食品。
2003年,公司開始打造“衛龍”系列休閑食品,并陸續在河南漯河、駐馬店、扶溝多地投放生產基地。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衛龍已擁有調味面制品類、豆制品類、魔芋制品類、素食類、肉制品類共五大類四十多種系列產品,2020年年銷售超70億元。
去年上市,擬更名為“勁仔食品”的華文食品,與河南也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華文食品創始人周勁松,1992年,于河南洛陽創立洛陽市勁仔食品有限公司,市場規模擴大后,先后創立了岳陽勁仔、鄭州勁仔等公司。
一直到2010年,才回到岳陽,創立湖南省華文食品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由湖南省華文食品有限公司更名為華文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小麥),以及區位優勢,河南成為食品大鱷們必爭之地。來自湖南的克明面業、絕味食品、鹽津鋪子、加加食品等都在河南有基地。
鹽津鋪子河南漯河生產基地已于去年8月正式投產,該基地一期占地141畝,總建筑面積達11萬平方米,擁有烘焙、糕點等休閑食品生產廠房12棟。
目前,鹽津鋪子河南漯河基地生產的新品沙琪瑪、臺灣米餅、醬油燒已實現量產上市。全新上市的烘焙點心、膨化食品將成為鹽津鋪子新的業績增長點。
Copyright (C) 長沙正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